祁阳新闻网1月3日讯(融媒体记者 欧勇强 曾莉莉)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祁阳市乡村小规模学校采用“极简”模式,凭借“一部手机+一块显示屏+手机网络”开启数字化教育新篇章,有效解决了资金和课程资源的双重难题,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文明铺镇中心学校教师陈欣如:“关于这个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来看看国家教育平台上的老师怎么说。”
走进文明铺镇中心学校,创新打造的“双师课堂”模式正在应用,线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分式方程课程正在播放,线下老师陈欣如则通过高清屏幕对教学内容进行圈点、批注等开展协助教学,并及时给予辅导答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充分吸收知识,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给九年级学生上课。
文明铺镇中心学校教师陈欣如:“在“双师课堂”中,我们教师利用国家教育平台上的优质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这让我的教学更加生动,学生们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在另一边的教室里,一堂生动有趣的《赤壁赋》语文课正在进行。
文明铺镇中心学校学生杜宇馨:“苏东坡先生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现在我有一些问题想问您,您在创作赤壁赋时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只见老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尽情向数字人“苏轼”提问,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教学。
文明铺镇中心学校学生杜宇馨:““数智课堂”能让我们和智能体进行对话,感觉真的在和历史人物对话一样,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太神奇了。”
茅竹镇英才完小教师宋美陵:“同学们,我们今天和市里的同学一起来上一堂心理健康课,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唐老师进行提问。”
在茅竹镇英才完小,孩子们正与城里的民生小学同上一门课,教师只需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及数字技术就能链接起城市教育资源,让城乡学校的距离不再是障碍。通过APP最多可以实现1个城里学校加6个乡村学校同步在线学习,保障乡村学生能够实时且无差异地获取城市优质资源。
茅竹镇英才完小校长邓惠凤:““同步课堂”的应用不仅弥补了我们学校在音乐,体育,美术和心理健康等课程方面教师不足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通过实时互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跨时空共享教育内容,有力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育发展。”
目前,链接国家精品课程的“双师课堂”、建设人工智能的“数智课堂”和构建城乡教师的“同步课堂”均已在祁阳市农村小规模学校深入实施,这些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均衡以及课程资源不足等教学实际问题,还提升了乡村教育教学质量,为孩子们构建更为丰富多彩、高效互动的学习环境。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勇强 曾莉莉
编辑:邓帅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qynews.gov.cn/content/646945/95/1460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