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握“十大关系” 争做“靠谱”干部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文广 编辑:邓帅 2023-09-01 11:03:14
时刻新闻
—分享—

祁阳新闻网9月1日讯(通讯员 陈文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党员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生力军。“靠谱”表示可靠,是对好干部的通俗化评价,代表着群众对干部工作能力的信赖、工作作风的支持和工作成效的认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握“十大关系”,争做群众称赞的“靠谱”干部,奔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山海。

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些年轻干部学历高、知识功底深,平时讲话头头是道,各种理论政策信手拈来,工作却毫无章法,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迟迟打不开局面。说到底就是不重视实践,理论成了高中楼阁。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干事”这个发力点,积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中,让理论学习成果在推动发展上取得实效,同时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知行合一、学用相长中锻造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硬功夫”。

把握“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事先对某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进行分析论证,可认清趋势、把握规律、提高效率。“务虚以明向、务实以成事”,是基层干事创业的重要方法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要善于“看桅杆顶”,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深入田间地头、居民社区和企业车间进行调查研究,找准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矛盾难题,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应对措施,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克难攻坚中实现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群众福祉不断提升。

把握“业务与中心”的关系。“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只有把中心工作始终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来规范、匡正业务工作的谋划推进,才能实现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承接具体业务工作时,应先想清楚与中心工作关联在哪里、在区域和单位中心工作中的定位是什么,弄明白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服务和促进中心工作。真正从中心工作的高点,锚定业务工作的支点与落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谋划落实工作。党员干部要强化系统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全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业务工作做扎实做到位,通过业务工作“量变”的蓄势,最终实现中心工作“质变”的跃迁。

把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基层,有些单位存在那么几个“孤狼”:个人能力较强,工作进入状态快、个人负责的部分也完成得较快,但团队意识偏弱,喜欢单打独斗,有时候未能理解透单位落实工作的整体意图,与负责其它部分工作的同事又缺乏沟通,导致个人负责的部分成为整个工作的短板。“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党员干部要拒绝做“孤狼”,甘于当“蚂蚁”,增强集体观念,发扬团队精神,始终把自己看成部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始终以部门的大视野谋划落实具体工作,密切与周围同事的沟通协调,时时对标对表,凝心聚力促发展,弛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做贡献,努力创造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的辉煌业绩。

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近日,一篇《我嫁给了老公,老公嫁给了乡镇》的网文引发热议,文章以一名乡镇干部家属的口吻道出了基层工作忙难以兼顾家庭的困境。长期以来,“5+2”“白+黑”“连轴转”成为基层工作的常态。对此,党中央连续发文为基层减负,各地纷纷跟进出台落实措施,比如,湖南省委制定下发了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1+5”文件。在上下共同努力下,基层负担得到了有效缓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亟需广大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要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根据工作轻重缓急,精细规划开展工作,不做无用功,减少“滞后量”。工作之余多做看书学习、家人团聚、休闲交友等有益身心的事,使自己始终“元气满满”,实现生活有激情、工作有干劲的双赢。

把握“情理与纪法”的关系。各地纪检机关发布的廉政教育片中,部分落马份子的堕落一开始是因为对亲友故旧的请托抹不开情面,违反了党纪国法,一步步地踏入了犯罪的深渊。明代郭允礼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与人交往多了,对地方和人的感情就深了。基层是个熟人社会,开展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人情干扰,要把纪法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于别人的请托和说情,必须以纪法为底线,坚持原则、正道而行。只有守住纪法的底线,才能更好的讲情理。须知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人心。

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综治信访、民生服务等基层工作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特点、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斗志,守“践行初心、为民造福”之“正”,创“把握规律、改进工作”之“新”。要强化问题意识,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使制定的政策措施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质量落实好各项工作,开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把握“短期与长远”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始终践行“两山”理念。2023年在全省倡导和主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20年来,“千万工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步一步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金色“样板”。习近平指出:“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保持发展定力,多从长远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根据资源、交通、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地域因素,科学规划和推进地方发展,既做任内见效的“显绩”,也做为后任做铺垫、打基础的“潜绩”。切忌政绩冲动,盲目上马一些投入大、产出低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当地留下“烂摊子”。

把握“急难与轻缓”的关系。基层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工作繁琐复杂,千头万绪,若分不清楚主次,弄不明白轻重缓急,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难免会事事告急、事事奔忙、事事失措,疲于奔命却事倍功半,结果上级不认同、群众不满意,“出力不讨好”最终伤了工作积极性。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在落实不同工作时,首先需要辨清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要吃透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不断砥砺“眼力”“脑力”“脚力”,多与上级部门、兄弟部门、下属部门沟通联系,充分熟悉上情、体察下情、了解外情。根据工作难易、层次、完成时限的不同,把工作分门别类,分别建立台账,有条不紊地抓好工作落实。

把握“原则与灵活”的关系。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作“松柳之喻”: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基层工作其实都是在做人的工作,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学历、脾性、习俗、爱好等特点,针对性制定措施,以便拉近距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无原则的和稀泥、乱表态,让对方觉得可亲可信的同时,也要清楚地告知工作原则和法律边界。比如,在落实“浦江经验”接访群众时,对于群众提出的不正当利益诉求,首先就其中合理的部分,温声细语地阐明情形和依据,引发群众共鸣、平复对方情绪;对于不合理部分,则委婉地指明法律规定,引导对方冷静思考;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争取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要把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做实、暖民心的事做细、顺民意的事做好。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文广

编辑:邓帅

本文链接:http://www.qynews.gov.cn/content/646743/83/130089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