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7日讯(通讯员 于明)自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五年来,祁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河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有“能”有“效”,走出祁阳路径、形成祁阳模式。
一、谋篇布局,河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2017年6月祁阳出台《祁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祁阳县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同年10月率先成立民间河长行动中心。2018年印发《关于将河长制纳入村规民约的通知》,在全县478个村推行河长制村规民约,让河长制真正落地于民众。2019年推行“一河一警长”。2020年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设立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室。至2021年,祁阳市有县级河长15名、镇级河长66名、村级河长474名、民间河长115名、河道警长66名、河道检察长7名,形成了官方河长主责、河道警长+检察长护航、民间河长监督的工作格局。河长制从区域到流域、从湘江到溪沟,做到责任网络全覆盖。
二、河长主责,一江碧水出祁阳。
落实省总河长第2号令,清理整治“僵尸船”38艘;落实省总河长第3、4号令,完成湘江沿河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城市雨污分离处理排放,湘江及主要支流沿岸500米规模养殖全部退养,水库全面禁止投肥养殖;落实省总河长第5号令,持续开展河库“清四乱”专项整治行,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明显减少。落实省总河长第7号令,完成境内排污口勘查,并编制了整治方案。开展禁捕退捕工作,渔船全部上岸,1041户捕捞渔民“洗脚上岸”,河道网箱养殖全部清理。开展小水电整治,境内小水电站全部恢复河道生态流量。开展河湖岸线保护行动,“十三五”至今共完成湘江治理48.5公里、中小河流治理28公里,非法码头渡口全部完成整改,废弃上砂码头完成复绿,境内主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完成,岸线保护更加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砂石开采规范有序。率先实施“智慧河务”,其现代信息化技术提升河库监管效能。祁阳湘江百里画廊呈现出“江水碧透、河岸隽秀、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景象。
在祁阳市龙山脚下,过去令人掩鼻而行的“黑臭莲子塘”早已不见踪迹,如今塘水清清、莲花摇曳,附近居民散步在优美碧道中流连忘返。祁阳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城镇黑臭水体剿灭战,五年共治理黑臭水体13处,城镇水环境发生巨变,一个个居民小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
三、全民共治,治出河库新天地。
2017年10月成立祁阳县民间河长行动中心,聘用社会爱心人士任民间河长,第一届民间河长17人,至今共有民间河长115名,每个镇(街道)设立民间河长工作站。
“身着绿马甲,保护母亲河我很荣幸,我已经巡河443天”民间河长刘国生如是说。115名民间河长足迹遍布各大小河流、水库,充分发挥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作用。“村规民约”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河长制由政府的事,变成大家的事。一批美丽的示范河(库)如雨后春笋相涌而生,装扮三吾大地。
四、依法严治,严出秩序与规程。
祁阳市为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成立了7个执法中队,执法中队下沉基层,分区域全履盖,尽可能对水事违法行为做到及发现、快处理。“智慧河务”在重要水域设立132个监控点位,有效震慑了盗采砂石、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自2020年7月投运行至今,发现盗采砂石行为4起、非法捕捞和垂钓行为63起,并依法依规处置。
五年磨一剑,梅自苦寒来。湘江祁阳城东段、湘江祁阳三家段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1人获全国优秀河长,“智慧河务”获省政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2021年祁阳市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
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建设新祁阳,挺进省十强。今天的祁阳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三吾大地正上演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于明
编辑:胡湘琴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qynews.gov.cn/content/2021/12/07/10501597.html